今年以來,槐蔭區紀委為破解四種形態監督執紀難題,積極對標“兩準則”“三條例”及“紀檢機關工作規則(試行)”,主動研發打造了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平臺,堅持抓早抓小,動輒則咎,讓紅臉出汗成為常態。
平臺給予各監督職能單位賦分職能,在日常監督、職能監督等過程中,發現違規違紀情形予以賦分。區紀委紀檢監察室、信訪室、審理室、黨風政風監督室對涉及領導干部來信來電來訪、效能投訴及廉政考核等賦分。區委組織部、區審計局、區信訪局、區公檢法等單位對職能范圍內的干部監督、經濟責任審計、信訪舉報、黨員干部治安刑事案件信息等賦分。從兩個“維度”織密監督網,形成強大的監督合力。
該區紀委審理室主任馬良介紹“平臺根據領導干部廉情信息情況賦分分值情況設置‘'藍、黃、橙、紅’四盞燈,針對亮燈情況及時啟動‘四級預警機制’及時處理,相應啟動提醒談話、誡勉談話、組織處理、紀律審查等處理措施。”據統計,今年以來,經平臺提醒對5個單位的案件線索進行了轉辦,取消或整改重大事項3個,對3名領導干部任職回避進行了提醒,堅持抓早抓小,真正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一種常態。
此外,平臺還建立了干部基礎信息庫。每位領導干部需按要求錄入婚姻變化、親屬從業等23項45條涉及個人有關事項報告的內容,對年度考核、民主評議、回避申請、婚喪嫁娶事項等實時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