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jnsw.gov.cn/2017/1228/20171228102022789.png)
高快一體道路網規劃圖搬倒井立交
12月27日24時,在新的一年來臨之際,泉城交通人為市民快樂出行獻上一份大禮:二環南路東延和二環東路南延工程竣工通車。這也向人們宣告:總長105公里的濟南城區快速路骨架閉環成網,全面進入“高快一體”連通市內道路的“立體交通”時代。
1997年9月24日,濟南順河高架開工建設,泉城交通迎來“高架時代”,擁有快速通暢的高架路網,成了濟南人追求的夢想。為了這一天,濟南人等了20年。
然而,如今高架路成網夢圓時刻,對泉城交通來說并不是終點,而是令人欣喜的新起點:北園高架西延馬上動工,剛剛通車的順河高架南延之后,很快就會開工再南延,直到南繞城高速。濟青高速擴建、濟樂高速南延等高速公路工程正加速推進,明年的濟南將更加暢通,未來的大都市交通架構呼之欲出……
新高度5條快速路全通車
二環南路東延工程是二環南路高架的東延部分,西接二環南路高架橋,向東串聯龍鼎大道、鳳凰路(在建)后,上跨港九路連接京滬高速,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全線新建隧道3座,大橋1座,互通立交4處。
二環東路南延快速路是二環東路高架的南延部分,北起燕山立交,向南上跨旅游路,經搬倒井村、小嶺村、大嶺村、白土崗村,在澇坡村與繞城高速南線連接,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全線新建隧道3座,大橋1座,改造互通立交1處,新建互通立交2處。
這兩項工程的通車,宣告總投資234億元的二環西路南延、順河高架南延、二環南路東延、二環東路南延、工業北路高架5條快速路今年底全部建成通車,總長105公里的濟南城區快速路骨架從此閉環成網。
看看這些令人激動的時間節點吧:2017年10月27日24時,工業北、二環西南延通車,一條東西快速走廊貫通,南北繞城高速首次牽手互聯;2017年12月22日24時,順河高架南延玉函路隧道試通車,老城區南北中軸線縱貫連通;2017年12月27日24時,二環東南延長線試通車,泉城“高快一體”路網形成。5條快速路全部建成通車,泉城交通人只用2年時間;從53公里到105公里,快速路長度翻了一番。
新征程兩條高架繼續延長
濟南高架路兩年內閉合成環,已經足以引為濟南市民的自豪:畢竟,人們盼望這一天已經很久了。可令人振奮的消息還有:本周北園高架西延工程就要開工建設!不久后,北園高架、工業北路高架一線將成為濟南首條貫穿東西的快速路。
北園高架西延工程東起匡山立交,西至規劃南北3號路,長約5公里,途中將通過立交與京臺高速相接。目前,北園高架已與二環西高架相連,不過與濟南西站還有一段距離。同時,二環西高架與西繞城高速之間目前僅能通過濟廣高速和經十路相連,北園高架沿線不少家居、批發市場的車輛,都無法快速東西向進出城。此次北園高架西延工程建成后,北園高架連接工業北路快速路,東、西兩頭均與繞城高速相接,建成之后將會大大緩解經十西路至繞城高速及周邊道路的交通壓力。
玉函路隧道通車,讓順河高架成為快速路網中間貫穿南北的通道,連通了二環南快速路、北園高架和北繞城高速,有效疏導和緩解市區交通壓力。更讓人高興的是,用不了多久,這條高架還將南延,一直向南對接南繞城高速,讓老城區的南北向交通更加暢通。
新思路走高架要“按需選擇”
市交通委有關人士告訴記者,高架快速路的交通功能定位就是快速地將一部分交通流量從城市一個區域引導到相對較遠的另一個區域,而不是要讓短距離車流都涌到快速路上來。就拿玉函路隧道來說,它承載的是濟南中部南北大通道的功能,方便老城區的居民南北向快速通達高速公路,而不是玉函路附近居民去經十路的短途通道。關于隧道北端未設置對應經十路出口問題,前期規劃設計時,有關專家和部門進行了多次論證,主要考慮馬鞍山路口以北已設置由南向北的上高架橋匝道,若同時在短距離內設置隧道出口,在馬鞍山路口以北這一路段上橋和出隧道車流交織,將對地面路交通造成嚴重影響,極易造成玉函路由南向北地面路交通擁堵及隧道內壓車。因此,由南向北去往經十路的車輛,需從英雄山路下匝道提前下高架走玉函路或英雄山路地面道路,這樣分流后,可減少隧道內車輛匯入,更好地發揮出玉函隧道作為快速路連接段的定位功能,更好地滿足市民長距離出行的需求。
因此,如果市民在市區駕車行駛距離較短,無論是隧道,還是高架快速路,建議不要開車進來,走普通城市道路即可,只有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道路行駛,城市車流量才會得到有效分離,也才能保持暢通。否則,再好再寬的快速通道,大家都開車來擠,最終難以達到快速行車的目的。
發展是硬道理,交通是硬支撐。沒有一流現代的交通,就沒有一流現代的城市。濟南交通經過今年的快速發展,已經站上了有史以來的新高度。看看即將施工的北園高架西延、正在施工的穿黃隧道、濟樂高速南延……你會發現,這一切僅僅是一個新起點。濟南交通要想滿足城市新發展目標的要求,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明年對泉城交通人來說,依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