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oot id="acuuy"></tfoot><tfoot id="acuuy"></tfoot>
  • <strike id="acuuy"></strike>
    •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滄桑巨變70年

      ——從數字看濟南解放后的發展變遷

      發布日期:2018-09-11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濟南解放的隆隆炮聲,距我們已70年。70年來,濟南這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城市不斷穿過歲月、走向未來。站在解放70周年的歷史節點,回望歷史,濟南一路櫛風沐雨,從歲月中走來;鑒往知來,往昔崢嶸不斷激勵我們焚膏繼晷,向明天前行。
        城建 從23.2平方公里到3303平方公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濟南市區面積為23.2平方公里,人口61.9萬。
        濟南解放后,市政府制定了《濟南市都市計劃綱要》。“綱要”對城市用地范圍勾繪了輪廓:“要把市界較現市區擴大到三倍”,即西至玉符河,南至大澗溝、黑龍峪,東到劉志遠廟、大張馬莊一線,北至黃河。現在的泉城公園(原濟南植物園,“綱要”中的“人民廣場”)、英雄山革命烈士紀念碑、無影山的氣象臺等都是按這個“綱要”修建的。
        據1986年出版的《濟南市情》記載,1956年,在國家城建部蘇聯專家巴拉金的幫助下,濟南編制了《濟南市城市建設初步規劃》。《規劃》對城市做了功能劃分:工業區主要有西郊重工業區、北郊輕工業區、東郊混合工業區等;交通倉儲區主要在濼口、白馬山和黃臺一帶;居民住宅區以原有城區為主,適當向四周擴展;北園地區由于地勢低洼作為園藝保留區;龍洞、佛峪以及玉符河兩岸為療養區;市中心廣場設在南門外,各區也要修建區中心廣場。
        1959年,濟南市會同國家有關部門的專家,對濟南的歷史、現狀進行了系統全面調查,歷時8個月編制出了《濟南市城市總體規劃》。這個規劃雖然未經國家正式批準,但它是在調查研究、科學分析的基礎上編制而成的。此后多年的建設實踐證明,這個“總體規劃”的骨架基本上是合理的。到1965年底,濟南市建成區面積已發展到57.98平方公里,市區非農業人口增加到71萬人。
        之后,濟南的行政區劃和市域面積不斷演化。2016年,章丘撤市設區,形成7區3縣格局。濟南市政府網站顯示,濟南總面積已達7998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303平方公里。2018年6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濟陽撤縣設區,濟南8區2縣的行政格局即將形成。
        購買力 從每58戶一輛自行車到機動車保有量突破200萬輛
        統計數據顯示,濟南解放時,市區常住居民按家庭人口平均年購買力折合人民幣僅64.53元,平均每月5.38元,僅夠買38.4斤標準粉。居民家庭財產很少,平均每58戶一輛自行車,115戶1架縫紉機,29戶1臺收音機,19戶1只手表。日用家具短缺,住房擁擠,衛生條件很差。
        到1952年,城市居民生活費收入(指全部收入扣除用于贍養、贈送支出后能用于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按家庭人口平均136元。據市區職工家庭的抽樣調查:1957年家庭人口平均生活費收入206.50元;人均消費支出(包括購買商品支出及各項服務費用)191.88元。居民家庭擁有的耐用消費品,平均4.3戶有1只手表,23戶有1臺收音機。雖然比剛解放時有所增多,但仍比較匱乏。
        根據當時的統計,平均每9.6戶有1輛自行車。市民鄭先生曾聽父親講,當年父親參加工作后,最想要的就是永久牌自行車。自行車、縫紉機、手表被稱作“三大件”,自行車需要憑票購買。好在當時鄭先生家庭條件不錯,爺爺工資比較高,時間不長就攢夠了票。父親如愿以償騎上永久牌自行車,那回頭率真的比現在開豪車還要高。
        而現在,開車出門早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中國機動車保有量超過3億輛,而濟南市機動車總保有量已突破200萬輛大關。
        衣著 從縫縫補補到百花齊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濟南的居民生活水平低下。除少數富戶外,大部分居民家庭主食為玉米面、小米面。主要副食為青菜、豆芽、豆腐之類,肉食多無力問津;貧窮之家的主要副食為咸菜。衣著方面則更拮據,富裕者還能衣褲齊備,貧困家庭則衣衫襤褸、甚至衣不蔽體。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民謠流傳許久。當時濟南居民衣著消費以棉布為主,1957年人均消費棉布7.67米。后因經濟困難,1962年人均消費棉布僅2.52米。濟南解放后,機關工作人員和工廠企業職工多穿中山裝、列寧服,市民和老年人仍多穿中式便裝。上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除部分老年人著中式便裝外,男子多著中山裝,女子穿各種花色上衣,各種款式外套、裙子、連衣裙也開始流行。
        改革開放后,農村棉花產量有較大增加,棉布足量供應,同時化學纖維布的產量、品種也大幅度增加,人民的衣著水平顯著提高。據1985年的抽樣調查,每百戶城市居民擁有皮毛大衣19件,毛料服裝333件(其中西裝165件),皮鞋470雙。此時,服裝的款式日趨新穎多樣,中高檔服裝備受歡迎。流行服裝有男女西裝、運動裝、夾克衫、羽絨服、牛仔服和各式毛衣。中青年女子喜穿各式裙子,春秋喜圍各式花紗巾。男子多戴鴨舌帽、旅游帽等。鞋的樣式繁多,皮鞋、旅游鞋、涼鞋、布鞋等流行于市。這一時期,濟南人的穿著打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始追求美感和品位。喇叭褲、蝙蝠衫、握手服、男式西服、夾克,就像一股潮流涌進濟南,而一些專門批發南方服飾的小商販搖身變成萬元戶,可見濟南人在衣著方面的購買力。
        近些年來,國內外知名品牌陸續登陸濟南,不斷更新著人們的審美觀念。濟南人的衣櫥里,越來越多地顯示出國際化特點,服裝種類變得細化而繁多,正裝、晚裝、休閑裝、家居服、運動裝。與此同時,年齡層次的選擇也拉開差距。濟南人的著裝風格,正越來越呈現出包容、百花齊放的姿態。
        交通 從無名泥巴路到多個“世界之最”
        1948年上半年,濟南公路僅能南通泰安,西至齊河、長清,東達周村。濟南解放后,對周圍公路進行整修。到1949年,濟南至徐州、濰縣、惠民、德州、南館陶等主要公路干線相繼通車。
        在濟南市區,道路大都是泥土地,凹凸不平,一條巷子連接著一條巷子。如今車水馬龍的和平路,70年前還是一條狹窄的無名泥巴路。1952年,人們在路上鋪一層碎石子又撒上石灰,泥土路變成洋灰路,但依然沒有名字。到了上世紀60年代中期,第一輛輕騎摩托車在這條路上的濟南輕騎摩托車廠生產出來,摩托車由此進入泉城百姓家,這條路也有了名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公路建設事業得到迅猛發展,由濟南通往各地的公路干線和支線逐年增加。1985年底,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1373.7公里。全市67個鄉鎮全部通公路,其中95.5%的鄉鎮晴雨通車。全市2779個行政村,有2429個通公路。
        城市道路也不斷變得更加平坦開闊、四通八達。2004年,濟南修建的全國最長的城市道路經十路通車;八一立交橋、順河高架、北園高架、燕山立交、邢村立交、搬倒井立交等各種錯綜復雜的立交橋、高架橋相繼建成。世界首條高速公路光伏路面、世界上最長的山體公路隧道、世界最大規模八車道隧道群等“世界之最”不斷在濟南建成。按照計劃,2019年元旦,濟南地鐵R1線將全線通車,其他線路也在如火如荼建設中,嶄新的地鐵時代即將到來。
      編輯:姚立松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系列| 精品无码人妻夜人多侵犯18| 91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直播|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 国产精品国产欧美综合一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午夜中文字幕精品黄网站|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 无码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 久久精品www人人爽人人|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爆乳无码精品AAA片蜜桃|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麻豆| 十八18禁国产精品www|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69| 欧美黑人巨大videos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拍拍拍色欲|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国产2021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影院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AV|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