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1-05-26
信息來源:
項目名稱 | 承諾內容 | 完成時限 | 責任人 | |
市人大常委會機關 | 提高依法履職能力和服務保障水平 | 協助市人大常委會做好地方性法規的立、改、廢工作,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工作報告,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和執法檢查,開展“優化服務年”活動,全面提升機關服務質量和工作水平。 | 2011年12月 | 朱新海 |
人大代表意見建議辦理 | 認真辦理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期間代表所提意見建議,將辦理情況在市人大公眾信息網上公開,接受代表和人民群眾監督。 | 2011年12月 | ||
市政協機關 | 專題調研活動 | 重點選擇改善城市道路交通、加快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農村義務教育質量提升和均衡發展、推進我市養老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等課題開展專題調研。 | 2011年12月 | 陳亞建 |
農村幫扶 | 幫助濟陽縣垛石鎮石墓田村整修綠化村內道路;協助有關部門為歷城區柳埠鎮曲呂峪村修建1000米的生產道路,為濟陽縣新市鎮邢樓村和平陰縣安城鄉南王店村建設高溫蔬菜大棚,為章丘市曹范鎮黑峪村種植300畝薄皮核桃,修建蓄水池和部分生產路。 | 2011年12月 | ||
市委統戰部 | 建言獻策 | 在全市黨外知識分子中開展實施“十二五”規劃獻良策活動,圍繞濟南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問題,開展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暢通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 | 2011年12月 | 李素華 |
公益活動 | 引導新社會階層代表人士積極參與“民企幫村”、“民企助學”、“光彩安居”等活動,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為解決就業問題貢獻力量,認真做好成立濟南市光彩事業促進會的有關籌備工作。 | 2011年12月 | ||
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 事業單位登記信息公開 | 應社會及群眾關于事業單位登記信息對外公開的要求,解決因事業單位涉及訴訟或仲裁問題時,相關關系人無法查閱事業單位有關登記信息的問題。 | 2011年12月 | 董建武 |
市委市直機關工委 | 主題活動指導 | 按照市委要求,組織開展好 “深入基層、服務群眾”主題活動,指導市直部門制定為民辦實事公開承諾事項及結對幫扶方案,每月一調度,年底前對為民辦實事和承諾事項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 | 2011年12月 | 孫積港 |
服務基層 | 認真聽取市直機關黨組織和黨員對機關黨建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幫助基層黨組織、黨員解決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 2011年12月 | ||
市政府研究室 | “開門寫報告、寫講話、搞調研”長效機制建立 | 建立健全開門寫報告、寫講話、搞調研的長效機制,依托研究室網站,聯動12345市民服務熱線,更加及時、更加廣泛地傾聽民聲、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并著力在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上提出政策建議。 | 2011年12月 | 邢建亞 |
決策服務調研 | 重點抓好推進城鄉統籌發展、都市農業圈建設等6個重點課題的調研;依托“三個調研基地”,認真抓好生態農業調研、失地農民政策調研以及農村基層群眾醫療保障調研,形成高質量的調研報告。 | 2011年12月 | ||
做好經濟運行形勢分析 | 做好每季度一次的全市經濟運行形勢分析,收集、整理和報送經濟社會發展重要動態資訊。 | 2011年12月 | ||
市委臺灣工作辦公室 | 服務臺胞臺屬臺商 | 協調有關部門及時辦理臺商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建立12345臺胞服務熱線,24小時為臺胞、臺商服務;協助住濟臺胞子女按照國家和我市的現行規定就近入學,并享受市民待遇。 | 2011年12月 | 李元東 |
服務效能提升 | 對赴臺交流單位提交的合格資料,在三個工作日內完成預審并上報。 | 2011年12月 | ||
市委市政府信訪局 | 集中下訪活動 | 局10名班子成員在11個縣(市)區建立聯絡點;成立6個督導組,督導督辦全市信訪案件;從市直部門抽調42名干部,督查督辦156件群眾關注的重點信訪案件。 | 2011年12月 | 董海濤 |
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 | 城鄉發展“七大”工程統籌 | 按照成熟一個、建設一個的要求,實現年內“七大”工程全面開工建設。 | 2011年12月 | 時文進 |
農村實用人才建設 | 落實《濟南市農村實用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積極為農村實用人才創業制定出臺扶持政策;組織實施現代農業人才開發工程;組織評選第六批市級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和推薦第二批省“鄉村之星”;加強農村實用人才管理,做好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作。 | 2011年12月 | ||
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 評選表彰活動 | 開展敬老月活動,在全市評選表彰“泉城十大敬老楷模”、“十大優秀老年志愿者”、“十大老有所為先進個人”、“濟南市十大敬老企業”、“濟南市十大基層先進老工委”等。 | 2011年9月 | 韋平 |
老年鵲橋會 | 舉辦第五屆“泉映晚霞”鵲橋會。 | 2011年8月 | ||
農村老年活動基地建設 | 為100個農村老年活動基地配送E動影庫。 | 2011年9月 | ||
市檔案局 | 檔案服務 | 對特困居民、失業職工、殘疾人等七類困難群眾全免查檔費用,對其他人員免收查檔咨詢費、來函(電)查詢費;對電話、信函、網絡查詢檔案者,一般當日答復,特殊情況在3個工作日內給予答復;完成全市民生檔案數據中心建設,為群眾查閱民生檔案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 | 2011年12月 | 趙啟民 |
市委黨史研究室 | 黨史學習教育活動 | 修改完善《中共濟南歷史》第二卷;舉辦《輝煌九十年》中共濟南地方歷史展覽,并出版畫冊;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開辟黨史宣傳專欄;搞好黨史紀念活動,組織座談會、研討會、征文等活動;加強革命遺址保護,出版《濟南革命遺址概覽》畫冊,形成一批黨史教育陣地。 | 2011年12月 | 岳紹紅 |
市委黨校 | 理論宣講 | 組織宣講團,圍繞落實十二五規劃、做好群眾工作、紀念建黨90周年等內容,深入基層企事業單位、社區、鄉鎮開展宣講活動。 | 2011年6月 | 李好臣 |
基層干部培訓 | 圍繞提高社區和村居干部的社會工作管理水平,開展社區和村居干部培訓活動。 | 2011年12月 | ||
共青團濟南市委 | 志愿者行動和希望工程 | 開展“青春助力—共青團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服務行動”,發揮100個服務隊、100個服務基地的作用,實現在校農民工子女有效服務;開展助老志愿者金暉行動,結對幫扶1300名高齡老年人;開展希望工程結對救助活動,資助困難學生300人;完成長清縣、商河縣希望小學建設;建成希望圖書室10個、希望廚房2個。 | 2011年12月 | 孔杰 |
2011年12月 | ||||
青年就業創業 | 為220名青年提供小額擔保貸款;舉辦60場創業就業巡回演講和第三屆青年就業創業推介會;為1000名大中專畢業生提供創業培訓,為農村青年提供6000人次培訓;命名100家就業創業見習基地,提供就業見習崗位1000—3000個。 | 2011年12月 | ||
市科學技術協會 | 心理健康進社區行動 | 組織專家走進社區,為群眾開展心理咨詢、科普講座等150場次。 | 2011年12月 | 劉夢海 |
科普惠農興村行動 | 培育扶持國家、省、市級優秀農技協、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帶頭人20個,組織農村科普專家服務團授課300場。 | 2011年12月 | ||
科技服務企業行動 | 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3個,舉辦專家講座、咨詢服務20場,評選表彰150項企業科技創新項目。 | 2011年12月 | ||
大學生創新創業行動 | 舉辦第九屆齊魯大學生軟件及外語大賽、第四屆齊魯大學生服裝設計大賽等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活動,組織省內外70所高校,8000余名大學生參賽。 | 2011年12月 | ||
流動科技館進校園行動 | 開展流動科技館進校園活動50次。 | 2011年12月 | ||
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 文藝活動 | 開展“送歡樂、下基層”、“聚焦新農村、文藝為農民”、“藝術進校園、社區”等惠民活動。 | 2011年12月 | 鄒衛平 |
精品創作 | 圍繞“十藝節”做好“天下泉城”系列文藝創作,濟南“二安”藝術精品創作,努力打造商河“篆刻之鄉”文化品牌。 | 2011年10月 | ||
市歸國華僑聯合會 | 服務僑界群眾 | 免費為僑界群眾提供心理健康咨詢服務;協調仲裁機構適時進僑企提供法律仲裁等方面的服務。 | 2011年12月 | 吳玉明 |
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 社科普及活動 | 擴大社科普及覆蓋面,深入縣(市)區開展社科知識咨詢服務,贈送科普書籍(光盤)200套,為廣大人民群眾解答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解疑釋惑。 | 2011年12月 | 王軍 |
市殘疾人聯合會 | 服務殘疾人 | 創建50個殘疾人社區康復示范鄉鎮(街道),建成和完善3000處殘疾人康復站;多渠道安置1700名殘疾人就業再就業;對考取中專、本科、研究生的貧困殘疾人家庭子女分別給予600-3000元的救助;全年培訓殘疾人6000人次;創建20處“我的兄弟姐妹陽光家園”;扶持百處扶貧開發和培訓基地;創建6處盲人醫療按摩師規范化實訓和就業創業基地,培訓視力殘疾人200余名;為全市重度貧困殘疾人每人每月發放不低于50元的生活補貼;為500名殘疾人提供免費法律咨詢及服務;加大殘疾人捐助便利店資金投入,全年惠及8000戶殘疾人家庭;為2500戶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設施改造;為擁有機動輪椅車的殘疾人發放燃油補貼每人每年200元;為160名在各康復機構訓練的貧困殘疾人進行生活救助;舉辦殘疾人文化生活周;舉辦第三屆殘疾人紅色集體婚禮;組織我的兄弟姐妹藝術團巡演20場。 | 2011年12月 | 劉書笙 |
市人民檢察院 | “青少年維權崗”、“婦女維權崗”建設 | 開展法制宣傳和法律服務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有效預防和減少婦女、青少年違法犯罪;妥善辦理婦女、青少年案件,維護婦女、青少年的合法權益。 | 2011年12月 | 郭魯生 |
民生檢察服務熱線 | 開展文明接訪活動,群眾來電100%答復,控申案件100%受理。 | 2011年12月 | ||
農村社區預防職務犯罪工作 | 會同公安部門共同加強對村居基層干部預防職務犯罪工作,開展法制講座,編印發放宣傳冊,設立預防工作站,在社區建立預防活動室,聘請村居預防聯絡員等。 | 2011年12月 | ||
市司法局 | 法律援助 | 為貧弱人群提供法律援助,完成法律援助案件3860件。 | 2011年12月 | 毛華銘 |
律師服務進社區 | 組織全市200家律師所與城區400家社區結對子,為社區群眾提供面對面法律服務。 | 2011年12月 | ||
人民調解 | 積極化解民間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達到95%以上。 | 2011年12月 | ||
市市級機關事務管理局 | 采購管理 | 推行分段式采購,為采購人提供規范、高效、便捷的服務;規范信息發布行為,嚴格審核公告文字表述、要件和時限,確保及時、準確;施行一次性告知制、限時辦結制,對每種采購方式明確辦結時限并進行公示,讓采購人和供應商感到公平、滿意。實施電子化采購,規范供應商、采購單位注冊行為,實現網上詢價采購。 | 2011年12月 | 蔣向波 |
市政府法制辦 | 效能提升 | 建立行政復議案件雙休日立案制度,實行24小時電話解答行政復議咨詢事項;及時處理電話或網上行政違法投訴事項,積極解答法律咨詢。 | 2011年12月 | 張傳堂 |
健全完善地方法律體系 | 審查修改《濟南市住房公積金管理辦法》、《濟南市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濟南市城市綠化管理辦法》等;對列入立法計劃的項目進行調查研究;研究開展立法后評估工作。 | 2011年12月 | ||
監督系統網上運行 | 建立行政執法網上辦案平臺和行政執法電子監察平臺,實現對執法活動的全過程監督,便于公民、法人和社會組織網上查詢行政處罰主體、依據等相關事項。 | 2011年12月 | ||
濟南仲裁委辦公室 | 法律咨詢與培訓 | 成立仲裁法律咨詢服務中心,免費為群眾和企業提供現場、電話、短信仲裁法律咨詢服務;成立仲裁法律宣講團,免費對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進行合同風險防范知識培訓。 | 2011年6月 | 王新民 |
仲裁“五進”活動 | 免費為民商事主體提供規范的仲裁法律合同文本;開展仲裁法律“進行業、進企業、進校園、進園區、進社區”活動。 | 2011年12月 | ||
市政府外事辦公室 | APEC商務旅行卡申辦服務 | 抓緊抓好APEC商務旅行卡申辦工作,為企業“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提供高效服務和開辟更便捷的出國通道。 | 2011年12月 | 李敏 |
對外邀請直通車服務 | 選擇一批有發展實力和潛力、進出口總額高、辦理對外邀請業務中信譽較好的民營企業,減少審核環節,實行直報制度,為其邀請外國專家和技術人員等來訪提供便捷服務。 | 2011年12月 | ||
領事認證服務 | 履行好領事認證把關和服務兩項職能,為市民走出國門提供方便。 | 2011年12月 | ||
市政府僑務辦公室 | 僑務品牌活動 |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及現代服務業為重點,舉辦“濟南創業與投資合作周”、“世界華裔杰出青年華夏行”等僑務品牌活動,開展政策推介、項目對接、園區考察等交流合作。 | 2011年9月 | 王曉霞 |
“僑星計劃” | 赴美加、歐洲舉行6場海外人才政策推介會,引進一批華僑華人高層次人才。 | 2011年5月 | ||
“百家僑企服務”活動 | 開展“外籍華人出入境便利政策”專題調研,完善僑資企業動態數據庫,發揮“銀僑戰略合作平臺”作用,為來濟創業團隊、僑商提供創業向導、政策咨詢、權益維護、生活便利等多方面服務。 | 2011年12月 | ||
市民族宗教事務局 | 免費技能培訓和查體 | 在少數民族勞動技能培訓基地免費開展技能培訓;為全市民族村老黨員進行免費查體和醫療咨詢。 | 2011年12月 | 楊學英 |
公益活動 | 組織全市宗教界開展捐資助學和愛老敬老活動,資助山區中、小學和部分困難家庭學生,走訪慰問并捐助敬老院、困難家庭和孤寡老人。 | 2011年12月 | ||
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 高效照明產品進社區 | 政府財政補貼高效照明產品在社區推廣使用,約50萬只。 | 2011年12月 | 王宏志 |
信息化助企行動 | 普及兩化融合知識,舉辦6場講座,培訓300家企業、600名業務人員。 | 2011年12月 | ||
市統計局 | 以“企業一套表”制度為核心的“四大工程”建設 | 建立以“真實完整、更新及時的基本單位名錄庫;統一規范、方便填報的規模以上工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資質以上建筑業、房地產業企業(單位)一套表制度;功能完善、統一兼容的數據采集處理軟件系統;安全暢通、便捷高效的聯網直報系統”為內容的四大工程。 | 2011年12月 | 王禎祥 |
免費統計服務 | 免費提供統計信息咨詢、免費進行統計報表審批、免收統計從業資格考務費。 | 2011年12月 | ||
市審計局 | 道路改造工程跟蹤審計 | 加強對道路改造工程建設資金的管理使用情況的監督,掌握工程的項目管理、工程質量安全及效益等狀況,及時發現問題,提出加強管理的建議。 | 2011年12月 | 孫竹兮 |
救災資金投入和使用績效情況的專項審計 | 實施救災資金投入和使用績效情況的專項審計,對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救災資金進行專項審計,及時發現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建議,促進救災資金使用效益的提高及救災資金管理體制的完善。 | 2011年9月 | ||
市規劃局 | 完善“一線貫穿,多點聯動”的規劃咨詢服務體系 | 以12345市民服務熱線為主線,整合規劃咨詢電話、局網站、服務窗口等資源,形成“一線貫穿,多點聯動”的規劃咨詢服務體系。 | 2011年12月 | 王新文 |
規劃精品戰略 | 開放規劃設計市場,提高規劃設計水平,推出省會文化中心、美術館、圖書館、群眾藝術館等精品設計。 | 2011年12月 | ||
城中村改造規劃 | 以《濟南市城鄉規劃條例》為依據,編制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和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規劃,著力改善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居住條件。 | 2011年12月 | ||
專業專項規劃的編制和實施 | 推進綜合交通、軌道交通、城市消防、城市人防工程建設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編制,抓好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福利設施等規劃在具體項目中的落實。 | 2011年12月 | ||
市人民防空辦公室 | 大眾廣場開業 | 建成集購物、健身、休閑、文化、娛樂、餐飲、停車等功能為一體的大眾廣場。 | 2011年12月 | 張建國 |
人防知識宣傳 | 設立濟南廣播電臺經濟頻道“人防936”直播室,宣傳人防法規,普及人防知識技能。 | 2011年12月 | ||
小清河開發建設投融資管理中心 | 小清河治理 | 小清河綜合治理工程完工,22公里河道實現蓄水通航。 | 2011年10月 | 宋衛東 |
公 租 房 | 清雅居項目開工。 | 2011年8月 | ||
市政府投融資管理中心 | 搬遷新村居建設示范點創建 | 加快推進商河溫泉國際項目區內后坊村搬遷工作,投資9500萬元,幫助完成搬遷新居(36207㎡)的規劃、建設,創建新村居建設示范點。 | 2011年12月 | 趙明奎 |
市政府資金結算中心 | 集中結算業務 | 全年結算業務審核差錯率低于1%,會計核算差錯率低于1%,政府資金集中結算統一核算結算單位滿意度不低于95%。 | 2011年12月 | 張永華 |
辦公用品供應保障 | 辦公用品集中采購與供應結算單位滿意度不低于90%,供應商品質量合格率不低于95%,供應商品價格合格率不低于95%。 | 2011年12月 | ||
市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 | 金融機構引進和新建 | 加強與金融監管部門的聯系溝通,年內引進和新建5家金融機構。 | 2011年12月 | 胡曉蒙 |
融資和企業上市 | 舉辦各種形式的銀企對接活動,加大銀行對企業的信貸投放;鼓勵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方式擴大融資。企業和項目融資總額達到400億元。推動1家企業上市。 | 2011年12月 | ||
市供銷合作社 | 農村現代經營服務體系建設 | 新建和改造日用品配送中心2處、大中型超市2處;新建和改造經營網點200個(日用品100個,農資100個);組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4個;建設農產品生產基地2處,農產品交易中心1處;新建和改造綜合服務中心2處。 | 2011年12月 | 孔放 |
直屬企業市場建設 | 舉辦中國濟南第六屆國際茶葉博覽會,讓廣大人民群眾喝上健康茶、文化茶。 | 2011年6月 | ||
濟南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 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面擴大 | 將勞務派遣制職工納入住房公積金制度范圍,享受國家住房公積金的優惠政策。 | 2011年12月 | 萬里 |
支持棚戶區改造建設項目公積金貸款 | 提供住房公積金貸款10億元,支持棚戶區改造建設47.87萬平方米,安置居民3892戶,1.3萬人。 | 2011年12月 | ||
貿促會濟南市分會 | 信保業務合作 | 幫助中小企業擴大出口和破解融資難題,爭取全年擴大出口2000萬元、融資1000萬元。 | 2011年12月 | 李玉明 |
濟南國際商會調解中心設立 | 幫助中小企業妥善解決經濟糾紛。 | 2011年12月 | ||
市地震局 | 震情通報和應急救援演練 | 通過12322防震減災熱線與12345熱線聯動解答市民地震業務咨詢,并定期通過媒體通報濟南市的震情形勢;組織或指導學校、社區、醫院等開展地震應急救援演練20次以上。 | 2011年12月 | 杜貽合 |
地震監測和抗震設防監管 | 長清地震臺完成施工并投入運行,縣級地震監測臺網全部完成;對城鄉建(構)筑物抗震設防情況進行執法檢查,對重大建設工程、易發生次生災害工程等必須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工程做到應評盡評。 | 2011年12月 | ||
防震減災 | 縣(市)區防震減災機構、經費、人員進一步落實到位;防震減災“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機關”活動扎實推進,受眾面1萬人次以上。 | 2011年12月 | ||
濟南日報報業集團 | 輿論支持 | 大力宣傳報道我市推進城市建設跨越提升、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社會事業全面突破的重大部署、主要措施和成就進展。切實搞好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和“深入基層、服務群眾”主題活動的宣傳報道。 | 2011年11月 | 孫元文 |
濟南廣播電視臺 | 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 | 做好對市委、市政府有關重大決策部署及貫徹落實情況的宣傳報道工作;配合全市“深入基層、服務群眾”主題活動,加大對各單位、各部門在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過程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特色亮點的報道力度。 | 2011年12月 | 張鋒 |
精品節目打造 | 推出更多的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欄目,豐富聲頻熒屏;圍繞慶祝建黨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主題,組織策劃和整合打造有廣電特色、有社會影響的標志性品牌活動和群眾參與性大型活動,精心制作打造電視紀錄片,進一步延伸“天下泉城”的品牌影響。 | 2011年12月 | ||
市史志辦公室 | 業務指導與服務 | 為縣(市)區、市直部門以及各行各業的修志承編單位,提供及時的業務指導與咨詢服務;幫助、指導縣(市)區、部門進行年鑒的編纂,記載年度大事、特事;為基層村居志書等的編修提供業務指導與咨詢服務 | 2011年12月 | 李吉祥 |
濟南社會科學院 | 民生問題研究 | 圍繞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設置一批重點課題,推出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 2011年12月 | 韓圣喜 |
市氣象局 | 氣象預報服務 | 進一步提高預報的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預報準確率達到90%以上,充分發揮氣象在防災減災和城市安全運行保障中的作用。 | 2011年12月 | 任健 |
人工影響天氣保障 | 進一步發揮人工影響天氣在增雨保泉和為農服務等方面的作用。 | 2011年12月 | ||
雷電災害防御 | 加強雷電災害防御的安全管理,優化審批服務流程,圖審、驗收率達到85%以上,做好《氣象災害防御條例》的宣傳貫徹。 | 2011年12月 | ||
濟南黃河河務局 | 黃河防汛工作 | 切實落實好以行政首長為核心的各項防汛責任制;組織培訓好各類防汛隊伍,搞好軍警民聯防;搞好工程普查,完善演練各類防洪預案;做好灘區運用準備,落實群眾遷安救護措施;做好調水調沙工作,全力迎戰黃河大洪水;開展防汛宣傳活動,促進各項防汛工作的開展;強化氣象水文測報,完善通信手段,提高技術保障能力。 | 2011年12月 | 李傳順 |
黃河供水工作 | 加強11座引黃閘的維修養護;強化水量調度,做到及時供水;積極爭取供水指標,確保全年供水5億立方米。 | 2011年12月 | ||
黃河工程綠化美化工作 | 新增植樹84598株,加強對已植樹株368.88萬株的管理。 | 2011年12月 | ||
市煙草專賣局 | | | 2011年12月 | 王永平 |
市鹽務局 | 鹽政執法 | 建立出入庫驗收制度,明確要求網點要保證鹽產品衛生、安全的存放和擺設,對破損、結塊產品及時予以退換。設立專職質檢員和市場巡視員,發現問題快速處置,保證消費者吃上合格食鹽。全力打造“陽光鹽政、文明鹽管”的執法品牌,全市鹽政部門與公安110聯動,設立舉報電話,嚴厲打擊販賣私鹽的違法行為,維護老百姓鹽罐子的安全。 | 2011年12月 | 陶孝武 |
送貨到門、及時配送 | 凡電話預約的客戶,保證三日內送達。電話訂貨送達率達到100%。全市安裝使用物流管理計算機軟件,科學調度配送車輛,合理安排配送路線,及時把鹽產品送到各經銷網點。 | 2011年12月 | ||
市郵政局 | “擦亮窗口、服務用戶”主題實踐活動 | 著力解決窗口人員服務意識、服務創新、服務規范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為客戶創造良好用郵環境。 | 2011年12月 | 梁啟輝 |
中共濟南市委“創先爭優、爭做泉城先鋒”活動領導小組
中共濟南市委市直機關工作委員會
2011年5月20日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