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通過認真學習十九大精神,歷城區洪家樓街道的工作人員為社區居民服務的干勁更足了。
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如何讓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洪家樓街道黨工委書記李宗泉說,今年以來,洪家樓街道緊緊圍繞“453”、“115”工作體系,突出黨建工作的引領作用,以“作風建設年”活動為抓手,狠抓干部隊伍作風建設,著力打造“魅力洪樓、品質生活”。
黨徽閃爍暖民心志愿服務遍社區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高度重視基層組織建設,要求黨支部擔負好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引導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為充分發揮社區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洪家樓街道打造了洪樓廣場社區“紅馬甲先鋒志愿服務聯盟”黨建品牌,初步形成“1+6+10”的黨群志愿服務格局:“1”即黨員一顆初心筑民心;“6”即培育黨員先鋒、巾幗先鋒、青年先鋒、少年先鋒、服務先鋒、文化先鋒六類先鋒群體;“10”即創新服務載體,打造睦鄰小屋、青年驛站、黨員之家、非遺味道、樂眾之家、心靈小屋、悅目于心、圓夢夕陽等10個特色小屋。
依托特色小屋,社區聯合轄區單位,發動廣大社區居民組建山東大學留學生志愿服務隊、家醫服務隊等12支志愿服務隊伍,目前在冊志愿者已達1000余人。每年圍繞“文明交通”、“關愛空巢老人”、“弘揚傳統文化”、“我們的節日”等活動,開展志愿服務60余場次,舉辦特色文體活動20余場次。其中,山東大學留學生志愿服務隊圍繞文明交通引導、入戶問卷調查等開展的志愿服務活動,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和社區居民的充分肯定。
社區在積極主導組織開展各類志愿服務的同時,還注重發掘和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在志愿服務中發揮主體作用,引入一些更加專業的服務項目。其中,“非遺味道”志愿服務項目,是由洪樓廣場社區一手培育的東方泓陶藝社會組織承擔建設的特色文化。為弘揚陶藝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社區專門提供了2間活動室,截至目前,社區共組織開展了各類陶藝培訓和非遺宣傳活動100余場。
李宗泉說,通過幾年來的不斷探索,以洪樓廣場社區為代表的街道黨群志愿服務活動呈現“三多”的特點——服務陣地多元化、隊伍建設多樣化、力量整合多渠道,成為社區黨群互動的橋梁、社區文化的載體、心理疏導的驛站、糾紛調解的平臺、資源共享的窗口、共創文明的基站。
抓作風帶隊伍凝聚發展新動能
今年以來,洪家樓街道黨工委深化作風建設,將“作風建設年”活動作為貫穿全年工作的一條主線,拿出了壯士斷腕、脫胎換骨的勇氣和決心,抓作風帶隊伍,進一步強化一流意識、擔當意識、高效意識、實干意識,以實際行動展現了想為、敢為、善為的新作風。
作風的提升,極大帶動了街道各項工作的開展,廣大干部職工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工作精神,圍繞市、區重點工作,堅決打贏各項戰役。
首先是決勝社區環境打造。以花蕾路、洪興路整治提升為重點,以社區廣場改造提升為亮點,全力以赴攻堅花園小區;開展拉網式環境清理,共清理居民樓260余棟,清運“三大堆”5.4萬立方米,清理、粉刷樓道小廣告3萬余平方米,轄區市容環境顯著提升。廣泛開展創城志愿服務活動,社區居民的獲得感顯著提升。
其次是精準發力,打贏拆違拆臨攻堅戰。在拆違拆臨工作中,街道做好與全市工作的結合文章,通過拆違拆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容市貌。以花洪路和花園路為重點,在全市率先實施了沿街住改商違章建設封門堵窗655處;累計拆除違章建設510處,共68477平方米;平整粉刷墻面6.27萬平方米,轄區面貌明顯改善。
另外,打贏夜市遷移持久戰。花園路夜市自發形成10余年時間,夏季攤位最多時800余個,參與經營人員達上千人。該夜市存在著違法占道經營、堵塞交通、治安案件頻發等突出問題,周邊群眾苦不堪言。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街道不等不靠、不推不拖,全員上陣,聯合區城管執法局、工商局、食藥監局、信訪局、公安、交警等部門,歷時一個月,成功對花園路夜市進行遷移。目前,街道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對花園路進行全天候常態化管理。
李宗泉說,通過扎實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形成了注重實干、體現實干的實干氛圍,自街道啟動花園路夜市遷移工作以來,歷時5個多月的時間,街道上下全體干部職工,發揚“5+2”“白+黑”工作精神,牢固樹立“立說立行、馬上就辦”的效率意識,踐行“忘我工作、只爭朝夕”的苦干品質,為重點工作的推進提供了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