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寒意漸濃。位于萊蕪區楊莊鎮的濟南科百智慧農業產業園生姜種植基地的大棚里卻溫暖如春,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這些裝箱的萊蕪小姜,是要出口到韓國的姜種。通過物聯網自動化技術種植,沒有病蟲害,客商非常喜歡。”濟南科百智慧農業產業園總農藝師劉新源介紹。“萊蕪小姜”曾因畝產低、效益不高等原因種植面積銳減,在這里通過物聯網系統和數字化管控,不僅實現畝產8700斤,還憑借優良品質成為走出國門的姜種。
近年來,萊蕪區整合數字資源,充分利用5G+物聯網、大數據、節水灌溉、生物防治等新技術,用數字賦能鄉村,用智慧服務“三農”。
以濟南科百數字農業技術有限公司為代表的11個智慧農業應用示范基地通過智能化控制系統,實現農業生產提質增效。投資3億元建設的中科北斗數字農業萊蕪示范基地,將打造成一個集科研、生態、研學、種植、休閑觀光于一體的數字農業示范基地。
在智慧農業的加持下,萊蕪區一年四季新鮮果蔬供應不斷。培育出的“華興”雞腿蔥、“岳圣”白花丹參茶、“魯萊明利”芹菜芽等知名農特產蜚聲中外。今年,萊蕪黑雞、萊蕪黑兔、萊蕪花椒獲評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認證。目前,全區共有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14個。
智慧農業為現代農業裝上“新引擎”,特色產業串珠成鏈再攀新“高”度。
11月25日,在山東省萬興食品有限公司的姜片生產車間內,一袋袋色香味俱佳的壽司姜片正被打包裝箱。公司副總經理宋紹斌介紹:“這批產品將很快發往日本。”
作為全國生姜出口第一大戶,公司四大類120多種產品出口日韓、歐美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下游企業達到5000多家,形成以農業為主,涵蓋餐飲、電商、物流等領域的綜合性產業鏈條。今年截至10月份,出口額達3.1億美元。
萊蕪區立足特色產業,在促進產業融合、加快鏈式發展上不斷提標創優。精心做好“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畜頭肉尾”大文章,加快農業產業鏈條不斷向精深加工領域延伸拓展。
在產業支撐下,全區特色農業產業鏈亮點紛呈。培育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1個、國家農業產業強鎮3個、山東省鄉土產業名品村67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7個。今年1-10月,全區農產品出口額達55.6億元,同比增長15.9%,占全市農產品出口額的77%。
有了特色產業“引路”,萊蕪區在鄉村振興上蹚出了新路子,實現了新布局。
森林漂流,農家鮮蔬,精致民宿……每到節假日,雪野街道王老村的天上的街市鄉村旅游度假區里,車來車往、游人如織,大家在綠水青山間享受生活。
這是萊蕪區深度融合農文旅、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生動實踐。項目涉及周邊多個村莊,一期已建成星空露營地、美食和民俗文化街、研學基地等20多種業態。
近年來,萊蕪區依托“三農”發展基礎優勢,強化片區思維,系統謀劃、連片提升,推進和美鄉村建設由點及面、由表及里、迭代升級。
立足31個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40個省級和美鄉村示范村、1個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2個泉韻鄉居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鼓勵每個街道(鎮)自主建設和美鄉村,從“點上開花”到“串珠成鏈”,串聯典型,形成“以點帶面”的輻射帶動作用。
圍繞打造“高效富美”的農業空間和“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一幅東部“以藥興農”、西部“姜蒜飄香”、南部“紅色記憶”、北部“山水田園”、中部“城鄉共融”五大片區鄉村振興建設圖躍然眼前。
“我們將繼續聚力‘做好一桌菜’,做大做強萊蕪現代農業、智慧農業,全力推動萊蕪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萊蕪區農業農村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劉青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