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下區委書記馬玉星
滿足群眾對健康生活的向往
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具有泉城特色的國際醫療康養名城”,是基于濟南資源稟賦作出的重大部署。近日,歷下區委書記馬玉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歷下作為全市的核心城區,經濟實力雄厚、醫療資源豐富、各類人才匯聚、群眾需求旺盛,理應在國際醫療康養名城建設中走在前列,為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更大貢獻。”
立足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產業不斷升級。醫療康養產業已經成為歷下實施重大項目、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歷下區近期同世界500強企業——日本住友商事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在中央商務區北側打造舜頤安養中心,項目計劃投資35億元,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將建設集醫療保健、康復護理、養老服務于一體的大型綜合醫養基地。“項目建成后可為5000多名老年人提供服務,成為全省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醫養示范中心。”馬玉星說。
立足豐富醫療資源,推動智慧醫療建設。歷下有三甲醫院8所、二甲醫院11所、其他醫療機構300多家,醫療資源集聚優勢明顯。歷下區將瞄準“普惠大眾、居家醫養”的目標,依托駐區各大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進智慧醫療、智慧社區建設,實現互聯網+醫療康養融合發展,為轄區居民提供更便捷、更安全、更高效的服務。同時,結合全市醫療康養發展戰略,歷下區擬在長嶺山片區建設一所高標準三級綜合性醫院,引進國內外高端人才,通過基因技術、干細胞移植等現代醫療手段,治療重大疾病,提升全區在高端醫療領域的領先地位。
立足群眾多樣需求,推動健康事業發展。歷下區將針對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大力發展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到2020年,將新增健身中心15處、健身路徑60條,打造15分鐘健身圈,體育進社區活動覆蓋率達到100%。當前,投資9億元,集全民健身中心、文化館、健康管理中心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歷下文體中心正在加快建設,建成后將成為東部新區又一大型高檔文體場館,為群眾開展文體活動提供全新平臺。
市中區委副書記、區長韓永軍
立足市中優勢 全力推進醫療康養產業發展
“打造具有泉城特色的國際醫療康養名城,是市委、市政府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對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市中區委副書記、區長韓永軍表示,市中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將醫療康養產業作為朝陽產業,全力予以推進。
在發展醫療康養產業方面,市中優勢突出:具有完善的基礎設施,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特別是醫養設施布局合理、功能完備;具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山東新金融產業園、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濟南)基地等將為康養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技術、人才支持;具有宜居的生態環境,森林覆蓋率、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均位居全市第一,生態環境優勢成為“品質市中”的特色競爭力;具有優質的政務服務,堅持事項“一次辦成”、服務“一步到家”,切實營造了“審批最簡、服務最優、門檻最低”的營商環境。
9月5日,“創宜居環境·建康養之城”高端論壇在市中區隆重舉行。市中區簽約一批質量高、潛力大、前景好的康養項目,有力提升市中康養產業發展水平。市中區聚焦聚力康養產業發展,科學謀篇布局,繪制一張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高點定位的發展藍圖,大力實施“六個一批”戰略,即推進項目建設,謀劃一批帶動作用大、質量效益好的重大醫療康養項目;強化平臺支撐,打造一批符合產業需求、支撐產業發展的優質載體;推動產業融合,培育一批“金融+康養”“文化+康養”“旅游+康養”“大數據+康養”的跨界融合新興產業;加強政策保障,推出一批含金量高的優惠政策;加快人才引進,招引一批“高精尖缺”專業人才;完善基礎設施,新增一批便民惠民的康養設施。
市中區將牢牢把握國際醫療康養名城建設這一重大機遇,乘勢而上、積極作為,為濟南建設國際醫療康養名城打造“市中樣板”貢獻市中力量。
槐蔭區委書記國承彥
發力醫學中心建設 做強醫養健康產業
“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提出建設國際醫療康養名城,這是落實‘健康中國’戰略、落實‘走在前列’要求的具體實踐,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一招。”槐蔭區委書記國承彥表示,槐蔭將發揮好便捷的交通優勢、豐富的醫療資源優勢、秀美的生態優勢、“先人一步”的醫養健康產業優勢,全力推進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建設,以康養為統領,推進醫療、養老、旅游、文化、體育等融合發展,全力打造“康養名城、活力槐蔭”,為國際醫療康養名城建設提供新的動力引擎。
槐蔭區將建設國際醫療康養名城視為繼西部新城建設后第二次騰飛的機遇,以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建設為主陣地,主攻醫養健康產業,統籌醫療康養事業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目前,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拆遷工作已累計完成25個村9700余戶的征收拆遷。
與此同時,槐蔭將醫養健康作為主導產業之一,從項目建設、招商引資、人才支撐等方面持續發力。目前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腫瘤醫院質子臨床研究中心、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存儲中心等核心引爆項目已經啟動,浪潮集團旗下山東健康醫療大數據有限公司已落戶。在“新舊動能轉換項目簽約儀式暨招商推介會”、濟南國際友城產能合作推介會上,引進總投資215億元的36個大項目,已儲備30多個醫療及轉化醫學項目。在健康事業上,槐蔭啟動了省級醫養結合示范先行區工作,打造智慧健康示范區、安寧療護標準化基地、醫養結合教育培訓基地,并與省立醫院等知名醫院合作建立醫聯體,實現了數據共享,方便群眾就診。此外,區財政投入800多萬元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就醫不便和貧困人口提供上門服務。
下一步,全區將圍繞“康養名城、活力槐蔭”建設,以勇立潮頭的境界和膽識,先行先試,加快推進國際醫療康養名城“六大工程”建設,進一步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和醫養健康產業政策的研究運用,實現走在前列。
天橋區委書記劉程華
“六措聯動”助推國際醫療康養名城建設
“天橋區將發揮優勢、融合共建,堅持‘六措聯動’,打造省級醫養結合示范先行區,全面助推國際醫療康養名城建設。”天橋區委書記劉程華表示。
培育醫療健康產業。一方面,促進增量崛起。瞄準生物醫藥、醫療康養等千億級產業集群,依托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和藥山科技園,加強生物醫藥類、醫療器械類、醫療大數據類企業引進,構建產業鏈條完備的醫療康養產業集群。另一方面,促進存量壯大。培育扶持藍奧生物、欣希安藥業等生物制藥企業,迪納醫療器械、云山藥業等醫療器械制造企業,打造醫療健康產業高地。
加快中醫藥振興。深入挖掘轄區資源,為打響“扁鵲故里、齊魯中醫”品牌作貢獻。加大知名中醫藥品牌扶持力度,做大做強傳統中醫藥企業。
更好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進一步推進省立三院、天橋人民醫院、桑梓店衛生院“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的有序格局。
居民健康服務平臺全覆蓋。整合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數據庫資源,加快建設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形成全覆蓋的居民健康信息網絡。
統籌配置醫療衛生資源。完善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面提升黃河北區域醫療服務能力。加快分級診療制度實施,推動優質資源下沉共享。健全完善區、街道、村(社區)三級聯動簽約服務體系。
打造醫養結合社區樣板。完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城鄉全覆蓋”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引入社會力量整合新建醫養結合機構,將濟南綠地老年護療院、舜德護理院等打造為集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康復護理、遠程醫療、家政服務為一體的醫養結合綜合體。依托寶華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啟動“安康通”醫養結合項目,推進“互聯網+”智慧養老服務模式,推動社區醫養結合服務精準化、精細化。
天橋區將立足資源、引育并舉、塑造優勢,為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更大貢獻。
長清區委書記王勤光
努力打造國際醫療康養名城特色區
“打造國際醫療康養名城是新一屆市委、市政府落實新發展理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舉措,為長清區發揮自身優勢、加快跨越崛起提供了重大機遇。”在長清區委書記王勤光看來,作為素有“扁鵲故里”美譽的長清區來說,這一部署符合長清的發展定位,必將為長清快速發展帶來新機遇。
“打造國際醫療康養名城,長清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長清山清水秀、氣候宜人,境內的靈巖寺、五峰山和大峰山等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養生之地,園博園、濟西濕地、馬山慢城等也日益成為都市居民休閑度假的首選之地;長清是著名的中草藥之鄉,野生中草藥資源非常豐富,民間有著廣泛的中草藥種植傳統,全省唯一的中醫藥大學位于長清大學科技園,專業人才儲備非常豐富。”王勤光表示,下一步長清區將重點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優化醫療資源布局。堅持規劃先行,加快推進大學城三甲醫院、市精神衛生中心、市第三中醫醫院和扁鵲康養小鎮等項目的建設和改造提升,深入實施街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升工程,實現標準化配置全覆蓋。二是加快重點學科建設。加大重點學科、特色專科培育力度,加強與省、市醫療機構的交流合作,推進人才隊伍、重點專科和遠程醫療會診等領域的對接合作,提升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能力。三是發展健康養生產業。繼續加大長清壽茶、栝樓、丹參、蒲公英和菊花等特色產業種植和研發力度,加快發展綠色有機中藥材種植,提升中藥材品質和市場占有率。充分發揮旅游與康養資源富集的優勢,大力發展康體養生、避暑度假、休閑觀光、生態體驗、汽車露營和山地戶外運動等康養旅游產業,推動大健康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四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對省市級學科帶頭人、醫療技術骨干和基層全科醫生等重點人才培養,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加強“造血”功能,加快領軍人才和業務骨干、緊缺人才引進與培養,為打造國際醫療康養名城、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人才保障。
章丘區委副書記、區長韓偉
爭當國際醫療康養名城建設排頭兵
“打造具有泉城特色的國際醫療康養名城,是市委、市政府立足資源稟賦、泉城特色作出的重大部署。”章丘區委副書記、區長韓偉表示,章丘區將緊緊圍繞全市發展布局,突出自身優勢,高點謀劃定位,努力爭當排頭兵、作出新貢獻。
做靚泉水品牌。“章丘素有小泉城之稱,我們將把泉水文化融入國際醫療康養名城建設,做足泉水文章,彰顯特色品牌。”韓偉表示,章丘將實施科學保泉,增加源頭活水。實施白云湖國家級濕地公園建設,形成3萬畝自然濕地,打造省城濕地觀光、生態頤養新高地。
做足綠色生態。章丘將以山水園林城市為目標,加速城市雙修,實現顏值氣質雙提升。依托章丘國家森林公園,打造大胡山康養福地風景區。完成唐王山、小東山公園建設,實施赭山、桃花山騰籠換業,搬遷1000余家落后企業,恢復山體生態,打造山體公園。深入開展城市提升十大行動,實施美麗鄉村四年行動,實現全域環境大提升。
做強產業支撐。深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構筑起智能制造、生物醫藥、休閑旅游等特色優勢產業鏈條。規劃建設濟南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示范基地、濟東智造新城等20個特色園區,優化產城整體布局,加速產業集約集聚。做大生物醫藥產業園,加速科興生物、華潤雙鶴利民藥業、博科生物等制藥和醫療器械龍頭企業發展,支持博奧晶典等高端智慧醫療機構建設,促進醫藥產業及科研事業加速發展。
做優宜居新區。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引進齊魯醫院等知名醫院,加快東部醫療中心、北部醫療綜合服務中心、眼科醫院擴建工程,匯聚一批知名團隊及高端服務。完善鎮村、社區衛生機構建設,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發揮“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全省醫養結合示范先行區”優勢,發展中醫藥事業,加快養老綜合服務中心、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實施一批社會化養老高端項目建設。加快建設全民健身中心,提升城鄉健身設施,讓群眾生活更加安逸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