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鐵鍬,鏟起泥土,拋向濟南國際陸港大廈的奠基石。5月6日上午,濟南市口岸和物流辦公室副主任夏慶的這一系列動作非常連貫,他感慨萬千,“濟南國際內陸港建設,這算是‘破題起勢’了。”
外向型經濟是濟南的短板
“長期以來,外向型經濟一直是濟南的短板。”山東物流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葛金田說,原因眾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濟南有著先天的不足——不靠海。
然而,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鐵路樞紐在發展外向型經濟方面,地位越來越重要,一個新鮮的名詞——“國際內陸港”應運而生。它依照有關國際運輸法規、條約和慣例設立,是對外開放的國際商港。
“內陸港一般設在鐵路、公路交會處的內陸經濟中心城市便于貨物裝卸、暫存的車站。”具體負責濟南國際陸港大廈投資建設的加州集團董事長陳能豪說,濟南便具備這種條件。
去年底召開的全市工作務虛會上提出,2019年區域性物流中心建設要“打好國際內陸港這張牌”。目前,濟南已經把建設國際內陸港當作物流中心建設的關鍵。
分析人士表示,濟南國際內陸港核心區的起步區就在濟南臨港經濟開發區,這里又被稱為中央高端物流集聚區,該區域的標志性建筑便是陸港大廈。如今開工,意義重大。
高端物流會吸引高端產業聚集
雖然剛開工,但夏慶想得更遠:“未來,內陸港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政務大廳、審批中心、服務中心、海關商檢以及會議中心等功能區,都聚集在這里,將是濟南對外開放的最前沿。”
“未來,很多東西會改變。”葛金田說,舉例來講,目前,濟南和周邊地區一些貨物想要出口,相當一部分還要向東,通過青島、煙臺等港口出海,或者向西,通過鄭州、西安等內陸港去往歐洲。
一些物流企業調研發現,西安和鄭州的國際班列所運輸的貨物,有四成左右來自山東。如果濟南國際內陸港建成投用,這些貨物就可以在濟南完成出口,周邊城市貨物也可以到濟南集中再出口。
業內人士認為,內陸港不僅是個物流、出口通道,還可以吸引很多出口型制造業企業落戶濟南,進而培育出產業鏈,企業集聚了,人才也會向濟南流動。“高端物流業會帶來高端實體產業發展。”夏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