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下午,在雷鳴般的掌聲中,“濟南‘出彩型’好干部駐濟高校行”報告會走進山東財經大學活動結束,這也意味著“濟南‘出彩型’好干部駐濟高校行”圓滿落下帷幕。
舉辦這次活動,主要目的是聚焦“雙招雙引”等全市中心工作,著眼省會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長遠建設,進一步暢通濟南市黨政干部隊伍源頭活水,努力打造“雙招雙引”全國名片,為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營造氛圍,為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加油鼓勁、提供動力。
40天時間、30名“出彩型”好干部、12場報告會,讓濟南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精神走進高校,讓廣大駐濟高校看到了一座充滿激情與活力、令人向往的城市,讓更多人堅定了“選擇濟南、留在濟南”的信心。
30名“出彩型”好干部,用自己的故事描繪了泉城濟南的“出彩”符號。
銘記奉獻初心,淬煉忠誠丹心的張保國,參加工作20年來,把忠心向黨的堅定信念深深扎根在公安排爆事業中,憑著過人的膽識和精湛的技術,一次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用鮮血和生命為黨和人民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銅墻鐵壁。“很多人夸我是英勇無畏的英雄,而我只是一個平平常常的人,做了一個排爆警察該做的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是風雨不改的本色,初心是生死不變的執著!”報告會上,張保國展現出一名共產黨員信念堅定、忠誠擔當的高尚品格和恪盡職守、堅守奉獻的時代風采。
自嘲為新時代“豬倌”的返鄉創業大學生王元虎,以一名白手起家創業者的身份,講述了曾經因親人不理解自己回鄉創業所承受的委屈、邊還助學貸款邊創業的艱辛。得益于市委組織部創業人才政策的扶持,他帶領公司創造了濟南市多個第一,先后榮獲全國杰出農村實用人才、全國優秀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齊魯鄉村之星等榮譽稱號。這位扎根農業成就大夢想的有志青年鼓勵現場學子投身到鄉村振興大潮中,“只要你想干,政府就給你撐腰。現代農村發展有的是機遇,缺的不是政策,而是在座的各位年輕人才。”
30名“出彩型”好干部,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展示了一座向往之城的魅力。
作為國家公派日本名古屋大學聯合培養的經濟學博士研究生、中國人民大學“青云路計劃”研究生兼職導師,王福嶺頂著鮮亮的光環,選擇了去最艱苦的西藏掛職。去年9月,因工作表現出色,援藏期間就被提拔為市中區六里山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他通過機關、西藏掛職及辦事處任職三段不同的經歷和感悟,向大家講述了高層次人才的低姿態奮斗之路。這名“80后”干部從校門到機關、從一名懵懂的學生黨員到正處級領導干部的成長經歷,生動體現了新時代濟南市“你有多大才,就有多大舞臺”的鮮明用人導向。
“濟南是一座有活力、有溫度、講文明、崇實干的城市。”市審計局教科文衛處副處長李鑫在報告會上說,從1998年到濟南上大學至今,她已在這座城市生活了20多年。作為濟南參加聯合國審計第一人,李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詮釋了濟南健全正向激勵機制、引導廣大干部奮發有為的良好環境。
一場場精彩生動的報告會,讓駐濟高校的廣大師生見證了榜樣的力量。
“張保國講到家人是怎么支持他工作的時候,我忍不住哭了。我覺得他的家人很偉大,而他的成就也是全家共同完成的。張保國以及這個家庭的‘初心’很偉大。”山東建筑大學大二學生郭常敏如是說。
報告團成員們的事跡,也讓齊魯工業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電氣工程系教師、教工黨支部書記盛莉深受感動。她說,接下來,將在榜樣的激勵下堅守初心,繼續奮斗,進一步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方面作出貢獻。
一個個城市與個人相互成就的故事,讓駐濟高校的廣大師生認識了全新的濟南。
“我是一名大四學生,馬上就要離開濟南去讀研。在濟南學習生活的這幾年,我對濟南人的淳樸熱情印象深刻,也感觸于這里飛速發展、積極向上、包容開放的風氣和環境。聽了‘出彩型’干部們的講述,我愈發覺得,正是濟南的人才土壤造就了他們,也正因為這些愛崗敬業、真抓實干的優秀人才,濟南才能建設得這么好。”聽完報告后,山東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大四學生管璇表達了對濟南的留戀。
同是大四學生的吳穎,更是在聽取報告后增添了一定要留在濟南的期待。“我本科是數學專業,研究生將要去北京中科院大學繼續學習。但處在大四這個關鍵節點,我認真考慮過將來要在哪座城市‘安身立命’的問題。”吳穎說,她很喜歡濟南積極向上宜業宜居的城市氛圍。
榜樣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在哪一個工作崗位上,只要踏踏實實、奮力拼搏,這個時代、這座城市就不會辜負你。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出彩型”干部、“出彩型”青年人,像泉水一樣在濟南噴薄而出,匯流成湖,匯聚成一座充滿朝氣與活力的“出彩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