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濟南市政府承諾再辦好23件民生實事,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1.建設65條花景大道、35條(處)花漾街區。
在全市范圍內,規模化種植花灌木、攀援植物以及宿根花卉等開花植物,打造65條花卉景觀大道;通過花壇、花境、花墻、立體花壇小品等方式打造35條(處)花漾街區。
2.建設“綠道網”和“公園城市”。
加快構建綠道網絡體系,建設綠道115公里;新開工建設各類公園131處。
3.提升城市照明功能,靚化城市夜景。
針對市區51條“有路無燈”“有燈不亮”道路的路燈設施補建提升,完成972套路燈升級改造。
4.新建一批城市公共衛生間。
在全市新建公共衛生間60座(二類標準50座,一類標準10座)。
5.對全市適齡婦女免費檢查“兩癌”。
將國家、省“兩癌”(乳腺癌、宮頸癌)檢查項目目標人群由項目縣部分適齡(35-64歲)農村婦女擴展至全市適齡(35-64歲)婦女,每三年覆蓋一輪,每個周期免費檢查近60萬人,提高“兩癌”早診早治率,降低死亡率。
6.推行“智慧戶政”。
依托省市數據共享交換平臺,通過網絡核實社保繳費、婚姻登記、出生醫學證明、不動產等信息,群眾辦理戶籍業務不需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打造“戶證網來”工作模式,實現“無證明”辦理戶政業務。
7.優化公交線網。
新開通公交線路20條。
8.打通27條瓶頸路。
針對群眾反映呼聲高、出行需求強烈的北西路、新沙路等27條城市瓶頸路,組織協調相關建設單位推進道路建設,盡快實現通車。
9.推進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全市新增各類養老服務設施221處,其中: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89處(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26處、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63處),農村幸福院129處,開工建設3處區縣級養老服務中心。
10.基本殯儀服務全免費。
免費為亡故的濟南市戶籍居民提供基本殯儀服務。
11.免費提供全市地名查詢。
對全市重要地名進行普查,編制出版全市地名電子書,向社會開放,供市民免費下載使用。
12.開工建設中小學幼兒園130所。
在全市開工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30所。
13.提升托育服務能力。
引導社會力量加大投入,在全市增設40個0-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機構(點)。
14.改造城區道路積水點。
對山大路花園路口、山大路黃臺南路路口、工業南路奧體中路路口等19處道路積水點進行改造。
15.爭創出彩人家,共建美麗鄉村。
新增出彩人家示范村100個,出彩人家示范戶4萬個。
16.既有住宅加裝電梯。
積極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年內開工不少于200部電梯。
17.建設戶外勞動者驛站。
依托各級職工服務中心(站點)和社會資源,新建200家以環衛工人、快遞員、出租車司機、市政建設工人等戶外勞動者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工會戶外勞動者驛站”,總數達到400家。
18.開展公積金提取支付通兌業務。
辦理公積金提取業務,可在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之間支付通兌。
19.打造“泉城辦”移動服務貼身小管家。
新增應用服務事項300項,為企業和群眾提供總計700項以上移動政務服務應用。
20.利用具備條件的人防工程為市民提供避暑納涼場所。
打造“要納涼、到人防”便民惠民品牌,開放10萬平方米人防工程,為市民提供體育健身、文化演藝、人防宣教、地鐵體驗、購物休閑等特色納涼場所;兼顧人防戰備需求和應急救援,向1萬個家庭發放人防戰備應急包。
21.新建“泉城書房”12家。
在全市范圍內擇優選址建設12家“泉城書房”。
22.加快社會足球場建設。
全市新建社會足球場45塊,其中11人制足球場10塊,5人制足球場35塊,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覆蓋面廣、類型多樣、普惠性強的足球場地設施網絡。
23.建設一批社區應急救援站。
本著“打早滅小”的原則,依托社區居委會,整合各方資源,在老舊小區、開放式社區建立20處應急救援站,積極開展隱患排查、應急處置、宣傳培訓等工作,打通安全生產“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