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發展改革委以高水平建設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為引領,堅持數據賦能、創新驅動,推動信用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深度融合,全面打造“誠信濟南”城市品牌。
信用報告提升行政效能。我市整合行政處罰、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等公共信用數據,在企業上市、行政管理、申請優惠、商務活動等事項中全面推行公共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涵蓋52個領域。截至11月上旬,累計為4266家企業出具報告8635份,替代證明43.4萬份,有效減輕企業證明開具負擔。
“信易貸”服務實體經濟。聚焦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我市建立健全銀企信息對接機制,創新信用產品開發利用,助力企業融資增信。截至目前,“信易貸”累計助企融資1100億元,惠及全市7.2萬家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信用修復保護企業權益。聚焦企業信用修復“多頭受理”“重復申請”難題,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市市場監管局建立信用修復協同聯動工作機制,推動兩部門系統完成行政處罰信息數據共享和結果互認,實現企業信用修復“一次不跑,全流程網辦”“一處申請,全平臺修復”。2024年以來,幫助近2000家企業重塑信用,及時恢復正常經營,企業滿意度達100%。
信用管理賦能園區建設。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京東(山東)數字經濟產業園為試點,我市拓展“信用+招商引資”“信用+公共服務”“信用+政策申報”“信用+金融助理”“信用管家”服務等五類應用場景,累計出臺14項信用惠企措施,為30余家企業減免各類費用近4萬元,助力園區以信招商、以信留商、以信強商,賦能園區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