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山東省調整濟南市萊蕪市行政區劃。此次行政區劃調整有何意義?對山東發展格局又將有何影響?華東師范大學中國行政區劃研究院首席專家、教授林拓,對此進行了解讀。
“十九大報告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近期,黨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對于增強我國區域發展協調性、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促進區域高質量發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林拓認為,濟南萊蕪行政區劃調整,將增強濟南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兩大國家戰略銜接的重要節點功能,促進要素資源跨區域優化配置,優化我國東部地區以及南北格局。同時,濟南萊蕪行政區劃調整還將整體優化山東省中部、西部地區的發展格局,從而有利于中原經濟區(聊城市、菏澤市和泰安市東平縣)、淮河生態經濟帶(棗莊市、濟寧市、臨沂市、菏澤市)等相關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實施。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是黨的十九大后獲批的首個區域性國家發展戰略,也是我國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林拓表示,濟南萊蕪行政區劃調整將加快推動試驗區建設,更好釋放新舊動能轉換潛力。
“鋼鐵產業在濟南和萊蕪均占較大比重,是山東中部鋼鐵基地的重要主體。近年來,為了實施產能置換、兼并重組,山東推動濟鋼、萊鋼重組,著力打造沿海(日照-臨沂)內陸(萊蕪-泰安)兩大鋼鐵產業基地,但產業轉型仍然存在著不少體制機制阻礙。”林拓說,濟南萊蕪行政區劃調整,不僅有利于山東鋼鐵產業實現產能壓減目標,而且將形成更大的新舊動能轉換空間,增加與高新產業的銜接,統籌優化區域產業園區布局,推動特種鋼、不銹鋼以及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在培育新動能方面,林拓認為,濟南萊蕪行政區劃調整將有力推動濟南萊蕪加快培育接續發展的新興產業。“例如,兩市旅游資源將得到進一步整合。目前,萊蕪市擁有3A級景區9家,省級旅游強鎮6個,省級旅游度假區1個,融入濟南有助于豐富旅游產品,促進旅游業協同發展,做大做強省會城市旅游圈;又如,科技創新資源優化配置,濟南擁有山東大學等著名高等院校的雄厚資源,萊蕪也有多所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兩市教育科創資源的深度整合,將共同打造全省文教和科創中心,促進山東創新驅動發展。”
這次行政區劃調整后,濟南市轄10區2縣,面積10244平方公里,區域范圍內人口870萬。如何優化濟南城市空間布局,推進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林拓也談了自己的看法。
“濟南市北鄰黃河、南依泰山,在黃河和泰山的雙重地理約束下,市域格局呈現東北-西南的狹長形態,導致濟南向東蔓延的態勢明顯,空間布局不合理。濟南萊蕪行政區劃調整后,濟南城市發展格局將更加均衡,國土空間開發布局更加優化。”林拓說,濟南發展重心將向東南拓展,不僅更加接近并強化山東省的區域中心,而且增強與鄰近的淄博、泰安等魯中南城市的協調發展,加快地域空間整合和分工,全面形成山東中部都市圈的核心區。同時,濟南萊蕪行政區劃調整后,濟萊臨高鐵等大通道建設的效應將進一步釋放,有利于聯通濟南-日照、濟南-連云港等出海通道。
在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方面,林拓認為,行政區劃調整后,濟南萊蕪將實現規劃統一編制、標準統一設定、資源統一配置,并推動一批高標準、高品質的交通、民生、環保等領域基礎設施在萊蕪布局。“2019年完成行政區劃調整后,濟南市恰逢2020年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和‘十四五’規劃編制的契機,必然將加強城市總體規劃研究。濟南萊蕪將優勢互補,在城鄉居民服務保障、公共服務等多方面實現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