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濟南交警創新交管服務新政,歸根到底就是突出“以人民為中心”。從創新推出的5批54條優化營商環境交管服務具體措施中,我們鮮明地感受到,濟南交警主動適應人民群眾對更多更高質量公共服務的期盼,不斷努力提升現代化服務水平,以實際行動積極踐行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初心使命。
自2018年以來,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省公安廳、市公安局有關部署要求,充分發揮公安交管職能作用,在科技應用上做文章,在流程優化上下功夫,在便民服務上用真情,創新推出一批在優化營商環境交管服務方面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積極打造高效快捷交通環境、舒適便利辦事環境、智能融通服務環境、開放包容運營環境,以切實可見的改革成效助力優化我市營商環境,讓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深挖潛力、提速緩堵
傾力打造高效快捷交通環境
在濟南交警看來,提高的不僅僅是車速、是效率,更是泉城形象、交警執法為民的理念。
突破最高通行限速,在科學研判的基礎上,將城市道路最高時速統一調整為主次干道80公里、快速路90公里。釋放最大路網資源。在節假日和平峰時段,除BRT快速公交專用道外,全市97條公交專用道向社會車輛開放。實現最快處置速度。推行警保聯動新模式,組織保險公司理賠員隨警上路巡查,協助當事人快處事故、理賠撤離;將輕微人傷事故納入快處快賠范圍,由承保保險公司一次性理賠。
全市平均速度由38.29千米/時提升至43.12千米/時,同比提升9.77%……行動的快速,帶來的是效率的改變、道路的提速,使城市的“血脈”更加通暢。
流程再造、職能重組
傾力打造舒適便利辦事環境
在濟南交警看來,營造好的營商環境,就是激發生產力和競爭力。
改善體驗“暖心辦”,在全市23處車駕管和13處違法處理窗口實行中午不休息、下午延時服務,周六、周日正常辦公,用交警“辛苦指數”換取群眾“幸福指數”。實行補換駕駛證、行駛證等18類主要業務“一證辦理”“一窗辦理”,手續齊全“只跑一次”,手續不全“容缺受理”,共辦理業務逾221萬筆,減免申請材料690余萬份,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流程再造“提速辦”,推出“網上預約”、“周末及夜間檢車”等服務模式,方便車主“隨到隨檢、檢完即走”。在車管所開設“通道式、單循環”查驗區,為國產車、進口車、在用車分別設置查驗通道,查驗時間縮短30%,查驗秩序更加規范。推行除大型客車、校車、危險貨物運輸車外其他省份機動車無委托“全國通檢”,2018年以來共受理外省車輛申領合格標志36804輛,周末及夜間檢車30.6萬輛。拓展延伸“就近辦”,全市設立38家社區交管服務站,在汽車銷售4S店、郵局、二手車市場等場所建設便民交管服務站63家、警郵合作網點42家,從群眾和企業辦事角度打造“三公里交管服務圈”,提供便利交管服務。強化監督“規范辦”,整合設立66666122監督服務電話,24小時受理來電監督咨詢,傾聽民意、借鑒民智,共受理市民訴求507905件,直辦448305件,辦結507219件,辦結滿意率達99.52%。
守正創新、科技賦能
傾力打造智能融通服務環境
在濟南交警看來,現代交通與互聯網技術深度融合、全面碰撞,迸發出各種全新的技術、產品和模式,匯聚交管智慧是助推優化營商環境的有效途徑。
做強“智慧警局”全時服務。13處24小時無人警局,配備車駕管、違法處理、查體機等多種自助服務終端,全天候自助辦理8大類20余項交管業務,方便群眾就近辦、自助辦、隨時辦,進一步解放警力、節約成本。截至目前,共辦理業務84.54萬筆。做優“掌上交管”指尖服務。打造濟南交警公眾服務平臺,實現了業務查詢辦理等8大類96項服務功能
24小時網上受理,真正做到“群眾不跑數據跑”。在“濟南交警”微信公眾號增設違法處理模塊,2018年以來非現場交通違法自助處理271350筆,自助繳費735451筆。創新“警保平臺”聯合服務。聯合省市保險行業協會研發道路交通事故快處快賠網絡平臺,實現輕微事故遠程網上定責、調解、定損、理賠全流程網上服務,開通遠程調處中心以來共電話指導快處114949起,遠程定責15399起,定損理賠6203起,調處成功率達87%以上。推出“文書郵寄”便捷服務。民警采集當事人送達地址,采取郵寄送達的方式,送達事故處理法律文書,并在網上受理交通事故復核申請,復核申請人可將復核申請材料通過“泉城行+”APP直接上傳,網上受理,共郵寄送達法律文書3776份,實現群眾“零跑腿”。柔性執法、服務民生
傾力打造開放包容運營環境
在濟南交警看來,改善營商環境,就是要聚企業、聚人心。
助力滿足停車剛性訴求。在全市59個居民小區周邊道路設置夜間限時(原則上每日19時至次日7時)停車泊位5285個,滿足小區居民剛性停車需求。在全市有條件的道路上設置126處公廁即停點,方便市民臨時停車如廁,出租車協會專門送來感謝信,對濟南交警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有效解決出租車行業普遍問題的做法給予高度贊揚。助力夜經濟發展。提升夜生活聚集區及周邊動靜態交通管理水平,積極協調街區周邊單位等對外開放,實施錯時停放、共享停車。在確需夜間臨時停車的路段,在不影響暢通的前提下,適時開辟限時停車泊位,規范停放,鼓勵免收或減收停車費。合理規劃共享單車停放區,規范管理和運營,滿足夜間實際出行需求。助力文旅經營。對旅游客運包車發生交通事故的原則上不扣留事故車輛,對因駕駛人不熟悉路況造成的輕微違法行為,只給予現場警告、糾正,吸引更多旅游資源匯聚泉城。截至目前,已對293起旅游包車輕微違法行為免于處罰。助力貨運經營。制定實施了貨運機動車臨停備案制度,方便沿街商鋪裝卸貨物。截至目前,累計受理臨停備案2.37萬起;實行貨車通行路線網上備案,實現通行證業務全流程網上辦理,累計辦理機動車通行備案69.29萬輛次。助力打造有溫度執法。綜合考慮違法特殊情形,對于因運送急救病人、交通事故、避讓執行任務車輛等原因造成的違法抓拍,在“泉城行+”APP增設“違法申訴”模塊專門受理群眾撤銷申請,共受理群眾誤拍申訴743起,其中醫療救助172起、套牌110起、緊急避險310起、交通事故151起。
靶向發力、精準助推
傾力打造平安通暢的復工復產交通環境
在濟南交警看來,只有根據群眾、企業實際需求,研制“真招”,謀劃“實措”,才能為企業復工復產創造安全優質的交通環境。
疫情期間,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迅速做實做細恢復正常道路交通秩序各項措施,結合濟南市企業復工復產實際,制定出臺了《濟南交警保障企業復工復產10項舉措》,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安全穩定的交通環境和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消除運輸通行“腸梗阻”。會同交通運輸、衛生防疫等部門,分區分級完成撤站撤卡交通秩序恢復工作,確保農民工返崗包車、涉農產品運輸車輛和郵政快遞等物流車輛順暢通行。向社會公布了公安交管部門24小時應急運輸保障服務電話,確保及時提供應急運輸服務。開通了45條應急運輸綠色通道,全力保障醫療急救、重要民生物資以及郵政、快遞等運輸車輛優先通行。按下暖心服務“拓展鍵”。本著“標準不降低、服務不停頓、業務不中斷”的工作原則,主動推行車駕管業務“網上辦、預約辦、自助辦、上門辦”等服務模式,實現了疫情防控和服務發展雙保障。群眾可通過互聯網交管服務平臺以及24小時“智慧警局”,辦理機動車臨時號牌申領、機動車選號、補換領機動車牌證、免檢車申領檢驗標志等26項車駕管業務。2月份以來,共在網上審核、辦理業務158.3萬筆,自助辦理業務46408筆,真正實現群眾“不見面、少跑腿、辦業務”。針對確需到現場辦理的車駕管業務,實行“先預約,后辦理”服務模式,全面實現“即來即辦、兜底全辦、容錯可辦、當天可辦、特事特辦”,累計辦理預約業務80918筆,使群眾切身感受到了快捷與高效。打好便民惠企“組合拳”。通過微信聯系、上門走訪等形式,先后聯系、走訪企業80余家,點對點找準“難點”“痛點”,為精準幫扶助力企業達產增效提供支撐。對運送復工復產人員以及運輸生產、生活、防疫應急物資的車輛,發生一般程序處理的道路交通事故,在不涉及刑事責任的情況下,一律實行快速應急處理。同時進一步發揮線上平臺、系統優勢,以群眾滿意為目標,全面推行“不見面”式的事故處理模式,依法快速處置各類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