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品質的改善是全方位的,“群眾辦事體驗感”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
從“一窗受理、一次辦好”到“證照聯辦”,從全城通辦到跨省通辦,隨著“一次辦成”改革的不斷深化,天橋營商環境“金字招牌”逐步打響。今年以來,天橋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黨建為引領,促進業務工作,借力“境界標準提升年”活動,緊緊圍繞全區發展“1339”戰略部署,推動流程再造、制度創新、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等工作不斷突破。
“我們將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用真心服務贏得群眾滿意度,以高效率、高質量的審批環境,助力全區賦能趕超、跨越發展。”天橋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黨組書記、局長謝貴東表示。
“項目管家”靠上服務 事項審批“再提速”
“帶方案出讓土地”、提交材料一次性領取“四證”……作為天橋區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山東省標識文化創意產業園切實感受到了行政審批的“天橋速度”。
今年以來,為嚴格落實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再造實施方案,天橋區行政審批服務局聯合多部門實行“跟班服務員”模式,設立“項目管家”靠上服務,推行容缺受理機制,實行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核發和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申報手續合并辦理,使工程建設項目提交“一張表單”,即可實現“四證齊發”。
在天橋區,讓審批提速的措施還有很多:構建企業網上申報、部門網上審批、證章和稅控設備免費寄遞“零見面”的企業開辦服務新流程,持續推進全程網辦。目前企業設立登記全程網辦率達82.96%;持續推進“政銀合作”,目前與32家銀行、營業網點簽署合作協議,615戶企業實現網點登記;以智能化為突破,深入推進“秒批秒辦”。目前,共有1040戶企業396戶個體通過秒批秒辦取得營業執照;落實“一鏈辦理”改革,推行“獨任審批師”,梳理出20項獨任審批事項清單,使審批效率和質量進一步提升,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和體驗感明顯增強。
“跨省通辦”提升效能 政務服務“有溫度”
“沒想到現在這么方便,沒出濟南我們就拿到了西安的營業執照,真的感謝國家的好政策,讓我們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濃濃暖意。”市民馬先生激動地說。
繼扎實推進“全城通辦”制度,與先行區、濟陽區達成區域政務服務一體化暨“區域商事登記通辦互認”戰略協議后,天橋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啟動“跨省通辦”政務服務新模式,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全程幫辦代辦,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對于新開辦企業,該區還建立“企業開辦專區”。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區公安分局、區稅務局、區人社局等部門聯合召開優化企業開辦工作聯席會,完善企業營業執照頒發后公章的刻制、發票和稅控設備的申領、社保和醫保的一鏈辦理,實現“企業開辦專區”進一扇門、辦一件事;在20個試點行業全面推進“一業一證”發放,積極探索“一業一證”改革,首家發放內資歌舞娛樂場所的“一業一證”,成為濟南市第一個突破原“一業一證”20個試點業態的單位。
“上門服務”暖心便民 營商環境“爭一流”
“你好,我想辦理一下企業注銷手續。但是我丈夫小腦萎縮,家里還有10個月的孩子需要照顧,所以我出不了門。想問問咱們能從網上先提交一下材料嗎?”9月9日,天橋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接到許女士打來的咨詢電話。
考慮到許女士的特殊情況,天橋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決定上門服務,攜帶相關材料在許女士家中辦理了業務,又免費郵寄了《準予注銷登記通知書》。“沒想到我們這么小的企業,你們能這么上心,感謝你們做的這一切。”許女士感動地表示。
變“坐等審批”為“上門服務”,天橋區以提升企業和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為立足點,力措頻出優化營商環境:依托四級政務服務體系,積極推進個體工商戶、“小餐飲、小作坊”登記業務承接工作,讓群眾在“家門口”辦理業務;全面落實新開辦企業免費刻章,對新開辦企業發放“政策大禮包”456個;及時對接新材料產業園區、區投促局等相關部門和街道,主動為相關企業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務保障工作;拓寬政務服務“好差評”渠道,推行企業反向評價機制。5月份推行以來,已對10231戶企業進行了回訪,對提出的意見及建議全部整改回復,進一步優化了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