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萊蕪分中心成立以來,持續優化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營商環境,巧用“加減乘除四則運算”,不斷提高萊蕪區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服務水平。從成立到現在僅5個月的時間里,萊蕪區進場項目累計完成近400項,交易金額超過57億元,節約資金3億余元,有效激發了全區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的活力,提高了公共資源市場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在規范管理上做“加法”,強化現場管理秩序。嚴格把好入口關。萊蕪分中心分別設立專家和代理通道,并在出入口安裝由專人管理的智能門禁,對進入評標區的人員進行入場管理,實行工作牌佩戴制度;制作評審專家、招標人、代理機構等七種工作牌,區分各方交易主體,各自身份一目了然,方便現場管理;實行現場與監控室雙巡查,安排專人對評標現場與監控室進行定時巡查,并及時處理評標過程中出現的技術故障等突發性問題,確保評標工作順利進行。
在紓困惠企上做“減法”,助力企業降本減負。減“交易時限”。萊蕪分中心從進場登記、場地預約到中標公示、項目歸檔,全部實現“零審核”,大大縮短了交易時限。減“交易成本”。萊蕪分中心全面取消招標文件工本費,為投標人省去了投標文件印制費用。改革保證金繳納方式,推行電子保函、保險等多種擔保形式,降低交易成本,切實為交易主體減輕了負擔。減“交易限制”。萊蕪分中心打破工作日交易限制,全面推行“周末無休”,最大限度加快項目進度,切實保障重點項目和民生項目早進場、早開工、早見效。
在服務方式上做“乘法”,力促工作優化提升。萊蕪分中心開展“招標投標全流程現場體驗”活動,邀請行業監管部門、招投標專班成員等現場觀摩、座談,增進對公共資源交易工作的認識,主動接受監督,聽取各方建議;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通過聊天、走訪、座談等方式向各方交易主體征求意見,切實為市場主體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創新推行開標評標“雙不見面”模式,在投標單位不進場,開標“不見面”的基礎上,設立電子見證室,實現代理與專家不見面,既有利于疫情防控,減少人員聚集,更有效減少開評標環節人為因素干擾,確保專家獨立評標。
在交易模式上做“除法”,持續完善交易機制。萊蕪分中心除去不必要的交易流程,取消紙質化標書,推行全流程電子化交易,交易系統服務流程精簡比例達50%以上;除去繁瑣的政府采購程序,大力推行網上“中介超市”,限額以下的政府采購項目可直接通過網上商城自行購買所需商品,使政府采購活動更加便捷、公開、透明;除去復雜的代理準入制度,招標代理機構在具有良好的業務能力和誠信經營的基礎上,只需要提供進場申請書即可在中心開展代理業務,做到進場準入“零門檻”。